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 巴彦淖尔市文明办 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模范
【好家风进万家】家风家教话传承|孙传红家庭:有一种爱叫不抛弃、不放弃
  • 发布时间:2024-01-02
  • 发布来源:内蒙古文明网
  • 感谢阅读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良好家风、共同创建文明家庭,内蒙古文明网策划推出“家风家教话传承”专题。今天,为大家讲述孙传红家庭的故事。

  孙传红家庭住在通辽市奈曼旗东明镇南塔村,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家庭。他们积极乐观、关爱子女、和睦邻里、孝老爱亲,用近20个春秋照顾家里患病的老人,诠释了“孝”和“爱”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提起孙传红的家庭,村里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他们是全村的楷模。2022年,孙传红家庭被评为全区“文明家庭”。

孙传红(右一)一家。

  无怨无悔

  20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婆婆

  有人说,天下最难相处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更何况媳妇儿面对的是一个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婆婆。然而,孙传红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从结婚起,她就担负起了照顾婆婆的重任,服侍婆婆一日三餐,端茶递水、洗头擦身、洗衣做饭……这些是她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尽管婆婆发病时会神志不清甚至伤人,可对于婆婆的责难,无论多委屈,她都是付之一笑,邻居都劝她早点把婆婆送去精神病院,但她却说:“舍不得离开我妈妈,我要自己照顾她,她在我身边我才会放心。”

  据孙传红回忆,在自己结婚当年的夏天,婆婆突然把他们屋的窗户玻璃全部砸碎,见着人就破口大骂。她上前去阻止,想把婆婆的情绪稳定住,结果婆婆不小心把她的手咬伤。咬完之后,婆婆就跑了,她急忙返回联系亲属,大家都按不同的方向去寻找,下午4点多,终于在村南找到了婆婆。当时的婆婆已经不像样子,鞋上、裤子上到处都是粪便。然而孙传红没嫌弃,反而上前抓住婆婆的手,耐心沟通安抚,给她做回家的思想工作,最终把婆婆带回了家。如今,孙传红早已视婆婆如亲生母亲,她也成了婆婆唯一信任和依赖的人。

  雪上加霜

  夫妻共同承担起家庭重担

  面对家里的窘境,孙传红的丈夫宋树忠深知要替妻子多承担一些家庭责任,承担生活中的琐事。和妻子结婚20余年来,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情时,宋树忠都能和妻子相互商量、相互包容。在日常生活中,他不仅体贴妻子、孝敬长辈、疼爱子女,还经常陪着他们去看望岳父岳母,岳父有腰椎滑脱,不能提重物,有搬、扛、提、拉的重活,他总是一个电话就到。2012年,宋树忠的父亲确诊为直肠癌,因为父亲治病期间医疗费用昂贵,他不得不离开家外出打工,面对生活的苦难,他没有妥协、没有放弃,坚持照顾着这个家。丈夫在外打工,妻子在家照顾患病的公婆。夫妻俩在困难面前选择共同面对、共同坚守。

  言传身教

  孝老爱亲美德代代相传

  孙传红的儿子刚上初中时,认为家中有一个“傻奶奶”很丢脸。孙传红观察到儿子的心态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地引导孩子有好吃的先给奶奶吃,带着孩子帮忙照顾、关心老人,为奶奶洗脚擦身子,在潜移默化下给孩子树立了榜样。现在,他们的儿子已经是一名高中生,品学兼优、贴心懂事,只要放假在家,都会帮助妈妈做家务、干农活,照顾奶奶,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这个家庭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孝老爱亲的传承。对于孩子的懂事,孙传红笑着说:“我也没什么文化,就想用我的言行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孙传红家庭作为万千家庭中的一个,他们夫妻积极乐观、自立自强、关爱子女、和睦邻里,将无私的爱和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家庭,用真心、孝心、爱心构筑起了一个美满的幸福之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带动着身边的人一起孝老、敬老、爱老。

(责任编辑:赵中华)

欢迎您访问巴彦淖尔文明网 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 巴彦淖尔市文明办 主办
邮编:015000 电话:0478-8761702 传真:0478-8655852
邮箱:bynewmw@163.com 技术支持:包头敏捷科技